在真钻实研中汲取真理的力量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
作者:
马骁
来源:
人力资源部
发布时间:
2019-03-11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各项事业的发展,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新方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起点上,提出的应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学思践悟,深刻领会,用以指导思想和行动。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体会蕴含其中的使命情怀。使命,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样的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源动力。因为使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使命,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拨乱反正,拉开了一个伟大时代的伟大序幕;因为使命,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筑基奠底,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使命,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科学发展的内核。使命是一根接力棒,需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当时代的焦点落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时,使命的接力棒也传到了他们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凭借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书写了一张又一张让人民满意的答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体会蕴含其中的使命情怀,这样才能促使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牢记时代和职责赋予的使命,不堕过往,不失希望,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共同把伟大的事业推向前进。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时刻指明着前进的方向。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们学习的基础和要义,是要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永恒不变的宗旨。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群众的哭和笑作为检验政策好不好的“试金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理论和实际之间,做不到有机结合,互相联系,那他不是一个鲁莽家和事务主义者,就是一名空头政治家和教条主义者。在浙江任职期间,习近平同志通过周密调研,深邃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浙江发展的“八八战略”,在省域层面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现实问题,把握时代脉搏,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联系起来的光辉典范。要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才能具有真理性和指导性。倘若没有马克思对欧洲社会实践的深度参与,又怎么能创建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理论。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更加准确、全面、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真理的力量从来不是自然而然产生,而是需要在真钻实研中汲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我们既不能片面理解,也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脱离现状,而是要深入研究、全面吸收、注重实践。进而做一名真正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